한국어 English 日本語 Deutsch Español हिन्दी Tiếng Việt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登录注册

登录

欢迎您

感谢您访问上帝的教会世界福音宣教协会网站。

请登录后,访问会员专区。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是否忘记密码? / 注册

文本说教禁止擅自打印、散布或转载。希望把所受的恩典铭刻在心里,并散发出锡安的香气。

成为上帝的证人吧

上帝在各个时代以圣父、圣子、圣灵展开救援的历史,并召选了见证上帝圣名的百姓。在圣父时代,上帝拣选百姓作耶和华上帝的证人,圣子时代拣选耶稣基督的证人,而如今圣灵时代是让我们成为这时代赐予人类生命水的圣灵和新妇的证人(比较:赛43章10节, 徒1章8节, 启22章17节)。

上帝拣选我们作证人的旨意是让我们带着耳闻目睹的圣经话语见证正义的上帝,在全世界列国显现出上帝的荣耀,使万民认识并相信上帝,让他们领悟到上帝就是我们的救援者(参考:赛43章8-12节)。

在法庭上证人所说的话重要到能够左右判决的结果。他的一句话也可以掩盖真相,也可以揭明真相。一个人可能因此成为罪人,也可能无罪释放。像这样担当如此重要角色的人就是证人。希望大家领悟召唤我们作证人的上帝的旨意,作为上帝的证人,成为完成所有使命的锡安圣徒们吧。

证明父母无辜的儿子的证词


有一天晚上,在街上发生了一伙强盗杀害无辜人命的残忍命案。强盗一伙把受害人扔在一边急忙逃跑的瞬间,正好有一家人经过那里目击了现场。这时爸爸为了帮助晕倒的人先跑到命案现场。在旁边的妈妈和子女们也都看到了那场景。

那时经过附近的巡逻车看到有一人倒在地上,并有人抱着受害者。因为是夜晚,且在遥远的地方目击,所以误认为这一家人参与犯罪。警察先把大人带到警察局,释放了孩子们。

在警察局父母无论怎样辩护自己不是凶手,但警察根本不相信,只是要求拿出证据。当问道是否有证明自己无罪的证人时,父母立马说当时在旁边的孩子们目睹了所有状况,因此叫子女们来为自己作证。但是子女们害怕说了之后会被强盗报复,也担心万一自己阐述不清楚,让父母蒙受更大的冤屈,所以对于作证犹豫不决,也没说出什么来。

最终就这事件展开了判决。在法庭上,父母知道年幼的孩子们因惧怕不敢说话,就决定让相比之下更加有胆量、可信的大儿子作最后的证人。大儿子因此站在了证人席上。现在到了若这儿子不说出真相,父母就只能含冤坐牢的处境。

因自己的一句话或许父母会被无罪释放,或许会蒙受杀人的罪名,但是大儿子因为亲眼目睹了杀人的情景,深怕自己也会遭遇同样恐怖的事情,直到那一刻也害怕地发抖。望着因恐惧而隐藏真相的子女,父母的心里非常难过。

这时,儿子领悟到如此下去父母会被处以重罪,于是下定决心鼓起了勇气,开始一一阐述那天所目睹的所有内容。罪犯们如何杀害路过的行人,甚至连罪犯们的衣着相貌都一一地进行了说明。法院采取了儿子的证词,并在有前科的人中寻找与陈述相似的容貌和体形者,最终抓捕了真凶。凭借决定性的证词凶手被抓真相大白,险些被诬陷为恶人的父母也得以无罪释放。

被采纳为上帝证人的圣徒们


就如上述故事里担任证人角色的儿子一样,我们是蒙召作上帝证人的人们。耶稣在橄榄山上升天时向门徒们嘱托了“从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的话语。

徒1章6-8节 『他们聚集的时候,问耶稣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耶稣对他们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证人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陈述出来阐明真相的人。作为上帝的证人,我们要开口阐明我们天上父亲母亲是真上帝的事实。

地球上的67亿人口中因最信任我们,才立我们为证人了不是吗?无论是谁都绝不会立对自己不利的证人。像这样,既然召唤并将我们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可知上帝是何等地信任我们。

帖前2章3-4节 『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不是出于污秽,也不是用诡诈。但上帝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我们就照样讲,不是要讨人喜欢,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上帝喜欢。』

因上帝验中了我们,而把福音托付我们。相信将儿子、女儿们立为证人,就一定能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确实地为自己作见证。因此才将我们选为证人,让我们站立在证人席上。“这位是来到这世上的我们的母亲上帝”,“这位是来到这世上的我们的父亲上帝”。像这样,我们在万民面前大胆确实地见证埃洛希姆上帝的时候,才能献喜悦于立我们为证人的埃洛希姆上帝。

确实又理直气壮的证言


证人之外的人们在听到正确的证词之前无法分辨真假。作为目睹真相并被召为证人的我们要通过圣经正确的证词见证上帝穿着肉身来到这世界,不仅有父亲上帝,也有母亲上帝的事实。

上帝因为信任我们才把我们立在证人的位置上,因此作为见证父亲上帝、见证母亲上帝的证人不要犹豫和徘徊。带着惧怕、踌躇不决的心态,不配作上帝的证人。

上述故事中,倘若儿子一直到最后都静默不言,只是默默地观望,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按照父亲母亲的意思作为证人被传唤,儿子却由于惧怕,或是性格内向的原因而犹豫不决,只是静默不言的话,那么包括法官在内的法庭上的所有人只能误会那父母是坏人,并加以指斥,不是吗?与此相同,我们若不作证,静止不动,那么我们的父亲母亲也会从世人那里遭受嘲弄和藐视的。作为证人被召唤的我们,若不见证,静默的时间里父亲母亲会遭受世人们巨大的误会。

我们要像事例中登场的儿子一样,大胆地见证,洗刷父亲母亲的冤屈。见证分明又确实的上帝的福音,决不能拿着真理却像是假教理一样不自信地传讲。倘若证人在法庭上,对于检察官、律师提出的问题,磕磕巴巴不能准确地说明,不能提供逻辑清晰的证词,即便说的是真相,法官也会误认为是在为对方作假见证。

胆量出于确信。真实的证言是最有力量的(箴21章28节)。不要成为让上帝为难的证人,都要成为可靠的证人,从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为上帝作见证,并明确地见证福音吧。上帝希望我们将从上帝那里所见所闻所学的一切奥秘,毫不迟延、原原本本地大胆见证。当我们正确地见证时这世界才会正确地认识上帝。

如果还未曾为父亲母亲好好作过见证,也没有好好传达父亲母亲为了拯救我们带来的真理,还称自己是上帝的证人、是上帝的子女,会是很羞愧的。不是只听取别人传达的内容,而是从现在开始作为上帝真正的证人,无论是谁都要自信地为父亲上帝和母亲上帝作见证。

若不见证就有祸了


天上父亲母亲是真上帝。可明知这事实的我们若不见证,就好比应该揭明真相的证人站在证人席上静默不言一样。上帝责备了那样的人。

赛56章9-12节 『田野的诸兽都来吞吃吧!林中的诸兽也要如此。他看守的人是瞎眼的,都没有知识,都是哑巴狗,不能叫唤;但知作梦、躺卧、贪睡。这些狗贪食,不知饱足。这些牧人不能明白,各人偏行己路,各从各方求自己的利益。他们说:“来吧!我去拿酒,我们饱饮浓酒,明日必和今日一样,就是宴乐无量极大之日。”』

若是看门的狗叫唤,就知道外边来了可疑的人,但小偷来了也不叫的狗对主人来说毫无用处。因此以赛亚书中将不为上帝的话语正确作见证的先知者比作了哑巴狗。

守望者的使命是呼喊,证人的使命是相告。尽管如此也未能呼喊上帝的旨意,还过着安逸的生活,上帝是绝对不喜悦那种人的。圣经中说那些人有祸。

林前9章16-17节 『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是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我若甘心作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

我们所担任的职分,是见证上帝的证人的职分。不得不传福音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是证人。

证人之所以站在证人席上是为了讲述真相。站在证人席上却不开口,只知作梦,饱饮浓酒,只追求自己安逸的生活,信任他并立他为证人的上帝就会特别焦急。所以保罗说传福音的事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就有祸了。

见证埃洛希姆上帝的证人们


这世界还没有正确认识埃洛希姆上帝即我们的父亲母亲。我们若不见证,他们就不会懂圣经,也不知道上帝的能力,将会一直笼罩在误解和不信中。(参考:太22章29节)

上帝不仅有父亲上帝,还有母亲上帝(太6章9节,加4章26节)。相信赐予我们灵魂生命的父亲上帝和母亲上帝才能得救(创1章26-27节,启22章17节)。有关埃洛希姆上帝的记录不仅是新约圣经,仅在旧约圣经中也能找到2500处以上。不是一两处,圣经2500多处都在见证,这能说是强解吗?

清楚这一切事实的我们应该更加准确又确实、大胆地见证。我们所拥有的是确实的真理。只要传播所有人都会听取。天国越来越临近,现在已到了只要传播上帝的话语,众多人都会打开心门悔改的时代。圣经是我们一切证词的后盾,上帝也在恩赐我们圣灵,时常加给我们新的力量。

提后4章1-5节 『我在上帝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上帝托付给我们的传道人的使命是作为见证上帝的证人的责任。在托付我们如此重要的责任时让我们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我们都要为父亲上帝作见证,为母亲上帝作见证,成为真实的证人,传告父亲上帝和母亲上帝为了拯救全人类而应许的诫命。这样上帝就会每天赐予我们满溢的祝福和恩惠。

要带着上帝证人的使命,不仅在韩国,也不分在亚洲、非洲、大洋洲,还是南美、北美、欧洲,在全世界各地见证埃洛希姆上帝。希望作为上帝的证人在完成使命的过程当中都结出十他连得,想要更多的家人就向父亲母亲祈求更多的祝福实现一百他连得,一千他连得吧。上帝说“从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希望家人们努力地向世界列国传扬父亲上帝和母亲上帝,优秀地担当证人的使命。